202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
黑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 2022 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的公示》,示范中心共获得一等奖 2 项,二等奖2 项。另外,徐平教授还获得获 2022 年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2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名单 | |||
特等奖(24项)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
1 | 服务“大思政课”格局构建,多方协同打造基于知识图谱的思政实践育人体系 | 吴松全、尹胜君、李岩松、李佳杰、马云香、王芳、孟晓辉、喻庆勇、闫金红、董美含 | |
2 | 精神引领、实践赋能、竞赛增智、工程育人—科教体系化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廿载 | 沈毅、刘洪臣、吴菊花、李文静、凌凯隆、吴春燕、王倩、赵希文、蔡惟铮 | |
3 | 新工科背景下多维深度融合的仪器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 邹丽敏、王伟波、马惠萍、付海金、胡鹏程、刘永猛、崔俊宁、谭久彬 | |
4 | 立体交融、校企同行——建筑类拔尖创新人才“双主体”培养模式 | 孙澄、薛名辉、韩昀松、朱逊、董宇、郭海博、衣霄翔、刘滢、刘杰 | |
5 | 电气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王淑娟、李琰、霍炬、齐超、杨春玲、刘洪臣、姜三勇、齐明、聂秋月、于艳君、于为雄、刘晓胜、廉玉欣、李勇、吴建强 | |
一等奖(82项)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
1 | 铸雷达铁军魂,育科技报国人——电子信息领域卓越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位寅生、侯成宇、尹振东、冀振元、刘金龙、张毅刚、谷延锋、张云、俞洋 | |
2 | 中国立场•外语赋能•文工融合,打造“外语+”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 | 李雪、李慧杰、韩晓蕙、顾晓乐、童丹、庞东贺、张扬、马菊红、王剑侠 | |
3 | 强化基础、立足一流、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系列教材与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 | 张宇峰、田丽、王永生、付强、桑胜田、李玲、来逢昌、兰慕杰、陈伟平 | |
4 | 混合教学精准实施因材施教、阶梯构建破解能力培养困境—以程序设计课程为例 | 苏小红、战德臣、刘宏伟、张彦航、张羽、王甜甜、赵玲玲、孙大烈、车万翔、袁永峰 | |
5 | 智慧交通领域研究生创新人才“三二二”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谭忆秋、董泽蛟、单丽岩、高庆飞、胡晓伟、王晓宁、王大为、曹丽萍、徐慧宁、马宪永、周涛、张磊 | |
6 | 理工交叉融合导师团队的构建及杰出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吴晓宏、李杨、卢松涛、王群、高栋、秦伟、刘宇艳、韩晓军、于淼、姚忠平、张兴文、王锐 | |
7 | 面向超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自动化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实践 | 金晶、孙明健、何朕、马广程、班晓军、晁涛、姜宇 | |
8 | “思政引领、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赛创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白永平、贺金梅、徐伟丽、姜再兴、王晶、孟令辉、黄玉东 | |
9 | 贯穿使命驱动-生态低碳引领-工程伦理教育的卓越创新人才培养 | 马军、邱微、南军、刘冰峰 | |
10 | 以“形势与政策课”为牵引、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显隐”协同育人共同体 | 巩茹敏、林铁松、赵广播、林三宝、王海荣、霍跃、姜山、樊志鑫 | |
11 |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的市政环境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及教学团队建设 | 齐晶瑶、冯玉杰、南军、温沁雪、孙怿飞、于虹霞、连洋 | |
12 | 创新引领+内生协同+国际赋能:物理学科基础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 田浩、袁承勋、赵海发、任延宇、王健、李均、孟庆鑫、丁卫强、娄秀涛、、赵义军、李德友 | |
13 | 虚辅实操、学科交叉、赛课融合、创新驱动—新时代工程训练实践教育新模式 | 潘旭东、韩秀琴、曾昭阳、、彭博、、霍红、刘佳男、邢晓会、姜雨、范红伟 | |
14 | 研教协同、竞赛引领的专创融合教育模式及微元生态的探索与实践 | 高继慧、孙飞、周伟、孟晓晓、王洪杰、赵广播、吴少华、秦裕琨 | |
15 | 工程力学专业人才培养能力提高三要素模型与双循环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 甄玉宝、曾凡林、赵婕、张莉、张秋华、于开平、刘伟、果立成、孙毅 | |
16 | 材料热加工创芯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 | 闫牧夫、张雁祥、黄陆军、闫扶摇、黄小萧、朱磊、王昊 | |
二等奖(154项)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
1 | 大国重器驱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创新型领军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实践 | 王国峰、姜巨福、孙宇、刘祖岩、王小松、刘钢、卢振 | |
2 | 自动控制理论一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 何朕、史小平、周彬、李丹丹、孟范伟、王佳伟、金晶、邵春涛、赵林辉、张颖、钱玉恒 | |
3 | “专思同行、一纵三横四度”、——国家一流金课会计学基础课程思政体系创新 | 李文华、孟炎、高艳茹、金鑫、张培英、孙佰清、哈宁 | |
4 | 全程贯通、知行合一:数字经济支撑专业群拔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王宏志、战德臣、尹胜君、邬向前、车万翔、左旺孟、刘博、聂兰顺、石胜飞 | |
5 | 交通强国建设背景下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一流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孟祥海、胡晓伟、慈玉生、王东升、张爱书、王晓宁、郑来、章锡俏 | |
6 | 计算机系统类一流新工科人才系统能力螺旋建构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李治军、刘宏伟、史先俊、夏文、曲明成、谷松林、舒燕君、吴锐、李雪 | |
7 | 艺工交融、课赛结合、本研一体——设计学类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周岩、刘晓胜、邱信贤、王勇 | |
8 | 以工程教育理念为牵引的通信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吴宣利、林澍、何晨光、于启月、贾敏、郭庆、王楠楠、张俐丽、凤雷 | |
9 | 立足哈工大焊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实践 | 黄永宪、万龙、孟祥晨、谢聿铭、刘雪松、郏凌、董志波、曹健 | |
10 | 铸魂育人,多维创新的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何玉荣、易红亮、吴健、唐天琪、胡彦伟、王天宇、汪新智、罗康、丁子敬、谈和平 | |
11 | 思政引领、四轮驱动的混合式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 李欣、张立珠、李宣东、肖鑫礼、张潇、郝素娥、李中华、周丽、姜艳秋 | |
12 | 思创同行:面向卓越化工双创人才培养全链条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徐平、王宇、李春香、吴亚东、杨春晖、杜春雨、张彬、周丽、于艳玲、宋梁成 | |
13 | 面向“一流专业”建设的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李建广、王勇、周岩、朱磊、丁文娇 | |
14 | 阳光体育十五年“一体化三融合”教育体系探索与实践 | 陶永纯、张宝军、刘志书、刘松、张成刚、高宝泉、陈金、赵璇 | |
15 | 构建物理拔尖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 张宇、王玉晓、吕喆、张学如、时红艳、周可雅、靳辰飞、王志红、应涛 | |
16 | “两途径+三环节”多位一体、递进式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 邵永松、陈文礼、赵亚丁、张清文、赵威、贾晨、郭兰慧 | |
17 | 一流航天科研资源多维反哺下的飞行器制造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岳洪浩、于红英、杨立军、迟关心、丁亮、侯绪研、邓宗全、李琛、郭宏伟 | |
18 | 立足国家战略、服务区域发展的规划类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冷红、董慰、赵志庆、于婷婷、袁青、陆明、余洋、衣霄翔、戴锏、徐苏宁、赵天宇、杜立柱、张昊哲、邱志勇、苏万庆 | |
19 | 基于“三室协同”的高层次工程人才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模式探索 | 刘钢、苑世剑、耿林、费维栋、陈国庆、刘勇、马星、张鹏、黄陆军、孙宇、邱业君、钟博、李明雨、何鹏、张弛 |